新闻中心

公司电话:0477-3808012

公司传真:0477-3808012

网站网址:www.bdsd.cc

地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纳林河矿区

新闻中心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浏览

化肥业压力渐显:政策指向是优胜劣汰

信息来源:中国化肥网   点击次数:4495   发布时间:2012-9-10 8:49:21

    产能供大于求是化肥全行业当前的主要压力。未来的出路在于,加强上下游产业或者跨行业发展,避免单质化肥品种发展。
    8月中旬,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称,全球55种食品价格指数在7月上涨了6.2%,是2009年1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随后,多家证券机构分析结果显示,在粮食价格上涨过程中国内多股受益。
    然而,作为粮食的“粮食”的化肥业的身影并没有在众多受益股中出现。
    “从最近一周看,国内目前产销量最大的氮肥和磷肥行业都正在利空的边缘寻求突破。氮肥中的一铵在下游复合肥厂低开低需的运营模式下,呈现供应过剩、企业库存居高难消状态。部分企业出厂报价仍维持前期水平,但指导意义已经微乎其微。二铵市场整体一如既往的平静,企业合同户有部分备货订单执行。但是国内多数经销商在化肥行业不景气之时,采购积极性不强。目前农用二铵采购尚早,终端采购零星,部分地区仍有倒挂现象存在”。中宇资讯化肥行业分析师汤菲菲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磷肥行情更是全线走软,整体交投转淡。
    据她透露,即便是到了今年第四季度的旺季,全行业疲软的态势也很难改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去年化肥淡储就乏人问津,虽然最终投标完成,但是很多地方企业在招标工作完成后并没有严格进行储备。“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家对淡储的严格审查,可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困局。因为淡储类似于一种无息贷款,在这种优厚条件下,仍然乏力,说明企业开始对化肥行业丧失信心”。
    国内机构分析师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来看,没有特别强的利好支撑,化肥行业的困局不会在第四季度出现缓解。氮肥供大于求局面可能会更加突出,尿素价格很有可能跌到1900元/吨以下。
    在分析师看来,原为平抑市场波动而建立的淡季储备制度可能也将面临挑战。“投标单位今年会很谨慎,尤其是东北。产能增加后煤炭价格下滑导致企业成本降低,然后企业利润增高,导致开工率高、产量大、供应压力很大。下半年是传统的淡季,需求不行。再加上今年价格涨跌反常,东北贸易商采购很谨慎。同时,今年西北尤其内蒙地区新增企业争夺东北客户,低价或者政策竞争在所难免。 所以,作为国内风向标的东北淡储,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产能供大于求是化肥全行业当前的主要危机”,分析师告诉《中国投资》记者,目前化肥行业的很多问题都与国家政策有关。“国家鼓励在西北建设企业,利空矿产优势发展,导致产能过剩。但是化肥又必须保持适度过剩,这是为了农业有保障。国家也是出于这种目的才允许化肥行业出现过剩局面”。


化肥业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1-12月我国肥料产量6027万吨,增长12.1%;其中,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分别增长8.6%、24.3%和10.8%。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肥料产业的发展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贡献巨大,但国内却消耗了世界1/3的肥料。
    大量施用化肥已经给中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污染问题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资料显示,中国超过85%的湖泊面临富营养化威胁,532条河流中82%含有过量的氮,其中大部分的氮来自农田流失的氮肥。在一些农业集约化地区,化肥流失造成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也非常严重,威胁着饮用者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从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总是给化肥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土壤重金属和有毒元素重金属是化肥对土壤产生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不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土壤环境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难以彻底消除。
    “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施肥的增产效果,对肥料安全性、适宜性特别是肥料使用后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安全性风险评价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造成目前由施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企业将几十年前发达国家淘汰的肥料生产技术引进使用,将有害剧毒物质作为肥料的原料或辅料”。河南省土肥站副站长张桂兰表示。
    另外,化肥行业的能源消耗危机也在逐渐凸显。
    中宇资讯化肥行业分析师汤菲菲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化肥生产行业(尤其是氮肥)消耗大量的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以尿素为例,国外多数是天然气为主,而且是大装置,而中国多数是以煤为主的中小装置,这都在无形中增加了能源的消耗”。
    数据显示,中国70%的氮肥以煤炭为原料,氮肥生产年均消耗能源约1亿吨标准煤,而且正以每年接近1000万吨标准煤的速度增长。剩余30%的氮肥生产依靠天然气,年消耗全国近1/3的天然气。
    “肥料生产企业只顾产品销路,不管实际肥效,陷入无序竞争、各自为战状态,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李昊峰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称,过去10年间,复合肥净增量占肥料净增量的68%,复混肥占肥料用量一半;全国复混肥企业4100多家,产品32000多个,但大部分复混肥不增产,浪费养分,增加农户支出。每年仅粮食上就浪费300多万吨养分,价值258亿元。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了化肥行业危机的逼近。

  化肥业出路

  中投顾问在《2012-2016年中国化肥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中》分析称,2011年我国化肥行业稳步发展,全行业生产化肥达到 6027万吨(折纯),比2010年增长了12.1%;其中,氮肥4179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8.6%;磷肥1462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 24.3%;钾肥386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10.8%。化肥行业实现利润444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74%;其中氮肥实现利润136亿元,比 2010年增长了129.7%;磷肥实现利润45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66.8%;行业销售利润率从2010年的4.6%提到5.7%。
    由于化肥产业的发展受原料及运输成本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该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表现出很强的区域性特征:传统的农业大省如山东、河南、湖北等由于良好的市场基础,化肥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一些资源型省份,如云南、青海、四川在全国化肥供给中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
    长远来看,中国化肥行业面临需求和成本的双重压力。未来几年,将是化肥行业的整合期和产品结构调整期,富含磷、钾的高浓度肥将成为今后的重点产品。
    “资本都是逐利的”,李昊峰告诉《中国投资》记者,未来在投资方向上主要还是看国家出台什么样的鼓励政策。
    李昊峰同时还表示,如果将来化肥行业立法能够实现,那么国内化肥企业应该早在钾肥等对国外依存度较高的化肥上多下工夫。“按照国家目前的政策,钾肥等进口肥料上还存着一定的垄断,只能是指定的国有企业去进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失公允,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从另一方面来说,因为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也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中国投资》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从钾肥产量上讲,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前独联体国家和中东地区,具有高度行业垄断的特点。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约旦6国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8%,而世界五大钾肥生产商的氯化钾产能占全球的65%,出口量占全球的80%以上。
    “从目前来看,国家政策指向是优胜劣汰、上大压小,很多企业在未来的成本、技术竞争中会倒闭。这是目前整个化肥行业要面临的挑战”。分析师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化肥行业未来的出路在于,加强上下游产业或者跨行业发展,避免单纯化肥(或单质化肥品种)发展,例如鲁西化工已经在发展化工行业。利用技改或者加强与能源企业的联合降低成本。完善服务质量,维护或吸引贸易商,重视自身产品质量。钾肥继续发展境外收购或者探寻钾矿弥补国内不足。(郑利鹏)